有限责任公司只能由发起者启动设立流程。发起者首先要对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可行性评估,明确设立公司的意向。当有多位发起者时,应签订发起者协议或作出发起者会议决议。

发起者协议或决议是明确各方在公司设立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文件。这份协议在法律上被视为合伙协议。在公司未成立之前,发起者应对他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步:拟定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主要是规范公司成立后各方的行为,与发起者协议有所不同。起草章程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虽然国外公司法大多要求有限责任公司章程需公证,但我国没有这样的规定。我国法律要求章程需经全体股东同意并签名盖章,报登记主管机关批准后才能正式生效。

第三步:必要的行政审批。

并非所有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都需要经过行政审批。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不涉及法律、法规的特别要求,直接注册登记即可。但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如果法律、行政法规对设立公司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在公司登记前需要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四步:出资认购。

在签署发起者协议或章程时,发起者需要认购出资。如果筹备工作顺利进行,且已经办理了审查批准的手续,那么应实际履行出资义务。发起者可以选择货币、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等方式出资,并依法办理相关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第五步:申请设立登记。

在出资完成后,由全体发起者指定的代表或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提交包括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验资证明等在内的各种文件。如果在申请设立登记时需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应提交相应的批准文件。如果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同时设立分公司,也需要就所设分公司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第六步:登记发照。

公司登记机关对设立登记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予以核准登记,并颁发公司营业执照;不符合的,则不予登记。公司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即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日期。从这一天开始,公司取得法人资格,开始对外营业。

关于公司成立的一些拓展资料:公司的成立不仅仅是完成公司的组建行为,还需要得到主管机关的审查认可。仅有公司组建行为的完成,并不能视为公司正式成立,必须经过登记机关的认可并公告,公司才能取得法人资格并开始营业活动。规范公司的成立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经济主体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威胁交易安全,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决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得到批准后,应在9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逾期未申请的,需经原批准机关确认原批准文件的效力或重新报批。为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需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一系列文件,包括设立登记申请书、股东代表证明、公司章程、股东身份证明、董事、监事、经理相关信息、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公司住所证明以及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

这些规定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值得注意的是,先施工后注册公司的情况通常不被法律允许。因为施工活动需要依照项目所在地的法律法规获得相应的许可和资质,而这些许可和资质往往是以合法注册的公司为申请主体的。

在商业活动方面,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都要求必须先完成公司注册,取得营业执照,并可能根据业务性质获取特定行业的经营许可证。主要考虑因素包括:

一、合法经营:未注册公司就进行商业活动,包括施工,可能被视为非法经营,违反相关法规如《公司法》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将面临罚款、停止营业等处罚。

二、合同效力:未经注册的公司签订的合同可能不具备法律效力,这会导致在纠纷发生时,合同双方的权利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三、税务问题:未注册的公司无法开具正规发票和依法纳税,存在偷税漏税的风险,严重时将面对刑事处罚。

四、资质与许可:施工项目通常需要建设部门的施工许可,而申请这类许可的前提是申请人必须为合法注册的公司。

建议在开展任何商业活动,特别是施工项目之前,先完成公司的注册手续,确保所有经营活动都在合规的框架内进行。如遇特殊情况或紧急需求,应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部门,寻求合法解决方案。希望以上由猪八戒网整理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