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持股平台注册的信息解析与持股比例预估:员工持股计划视角到2025年
A-
A+
2024-12-25 01:26:49
643点击
扩展知识:
一、注册新公司的步骤及所需资料
注册公司需要准备以下资料:企业名称、企业参股者的身份证、公司营业范围以及公司的注册地址。其中,企业名称在同行业及相近行业中必须不相似,身份证需真实有效,营业范围可包括当前和未来计划开展的项目。准备好这些材料后,即可开始注册企业。
注册企业的流程如下:
1. 申请企业名称:当前注册企业名称都是在工商网络进行。
2. 工商网络上申报资料:提交公司名称、从业范围、参股者信息、登记地址资料、注册资金等,等待审核。
3. 取得企业营业执照:审核通过后,现场获取执照。
4. 企业刻制公章:获得执照后,可刻制公司公章和其他必要的章子。
5. 前去银行申请公司对公账号:携带营业执照和章子,到银行开设企业银行对公账户。
6. 去税务局税种鉴定:公司获取执照的30天内,需到税务部门报到,并按时申报纳税。
至此,成立公司的程序完成,可以开始运营业务。
二、员工持股平台的介绍
员工持股平台是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一种操作模式,通过在母公司之外搭建有限合伙企业或特殊目的公司来持有母公司的股权,使被激励对象间接持有母公司股权。常见的员工持股平台模式包括公司型和有限合伙型。其中,有限合伙型是最常用的模式。员工不能直接参加母公司的股东大会,而是由持股平台选出代表参加。员工持有的股份在特定情况下会被持股公司收回并重新分配。
三、员工持股平台的模式及特点
私募股权基金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持股平台,它的主要形式为公司或合伙企业,并不实际经营业务,其主要目的是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很多人可能会疑惑,私募股权基金和持股平台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是应该选择私募股权基金的形式还是使用一个简单的持股平台呢?
以下是私募股权基金与一般持股平台的八大不同之处:
1. 合意形成过程不同:私募投资基金的合意是通过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基金募集行为撮合形成协议,是一种双向行为;而持股平台则是平台全体创始人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的一种契约,是一种单向行为。
2. 成员构成不同:私募股权基金是管理人以非公开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募集的资金;而持股平台的成员在平台设立前是基本确定的,如员工持股平台通常为公司的高管或核心技术人员。
3. 投资对象不同:定向投资的私募基金只投向一个主体,而大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会投向多个主体。持股平台则一般只投向一个企业,即平台份额持有人所在的企业。
4. 成员的资格不同:私募股权基金的财产份额持有人必须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合格投资者要求;而持股平台的成员则无此要求,只要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即可。
5. 管理形式不同:私募股权基金必须委托具有资质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管理;一般的持股平台则无此要求。
6. 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的必备条款不同: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合同除应符合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外,还需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而持股平台只需符合公司法或合伙企业法的规定。
7. 设立程序不同: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不仅需要办理工商登记手续,还需在基金募集完成后向基金业协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并且需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基金的运作情况;而持股平台则无需向基金业协会备案。
8. 参与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向增发的资格不同:私募股权基金可以参与企业任何阶段的增资行动,包括有限公司阶段、股改后挂牌前、挂牌时及挂牌后各个阶段。而持股平台则不能参与企业挂牌时或挂牌后的定向增发。
对于员工持股平台为何选择有限合伙企业的问题,随着国内并购重组以及“新三板”等资本市场的持续火热,如何搭建适合自己的“持股平台”已成为广受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在选择持股平台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其中税负成本一定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基于税负成本及资本运作等方面的考虑,跨国公司在全球投资过程中都会重视架构的搭建,选择适合自己的持股平台。比如,很多跨国巨头通常把香港、新加坡作为进入东亚以及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搭建持股平台公司。一般而言,“持股平台”的搭建应考虑以下因素:
1. 税负成本:包括运营、资本运作、投资退出各阶段的税负成本是否最优。
2. 法律风险:比如选择合伙制作为持股平台需要充分考虑其“无限责任”属性可能带来的潜在法律风险。
3. 现有架构:对于已运营的公司而言,现有股权架构是一切搭建的基础。
4. 未来功能:如股票“套现”、境内外收购等。
关于组织形态的选择,目前主要有三种:自然人直接持股型、有限合伙型持股平台、公司型持股平台。每种类型在税负、资本运作等方面都有其特点和优势。例如,有限合伙型持股平台在投资退出时只需缴纳一道个人所得税,有其特殊优势。而公司型持股平台在资本运作方面有一定优势,不会对现有实体运营公司架构造成冲击,有利于资本运作的推进。
关于持股平台与私募基金、民间投资机构的区别
持股平台和私募基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股平台主要是指公司股票或债权人,而私募基金是一种机构投资方式,类似于团购。金融机构可以作为持股平台,而私募基金主要是个人投资。
对于经营范围不含投资的是否可以做持股平台,自然人、法人都可进行操作。
私募股权基金与持股平台之间的监管存在差别。正规的私募机构需持有证券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并受到一行三会的监管。而民间投资机构则可能有较大的监管空间,甚至可能没有监管,仅持有工商局颁发的营业牌照,其业务范围可能与金融无关。
关于员工持股平台是否能认定为股权激励,主要取决于授予价格和是否有限制条件。如果授予价格低于公允价值,并且要求员工提供服务,有服务期限或业绩要求,那么通常被视为股权激励。反之,仅以公允价格入股且没有限制条件,则视为正常投资行为。
关于持股平台的搭建,首先需在合约中明确持有股份的员工身份。然后,在母公司之外以持有股份的员工为激励对象搭建有限公司或其他公司。完成后,该公司再持有母公司的股权,即完成了持股平台的设立。
关于有限公司作为持股平台的运转规则,员工仅是持股平台的直接股东,可在平台公司行使股东权利。平台公司作为主体公司的法人股东在主体公司行使股东权利,员工并非主体公司的直接股东,无权直接参与主体公司的决策。这种持股方式使员工能共享主体公司的利润与收益,但对主体公司的决策影响较小。
对于控制权的影响,公司大股东一般在平台公司也是大股东,通常持有平台公司二分之一以上的股权,并担任要职。员工成为平台公司的股东,享有分红权,按照公司法和章程规定行使表决权。
在减持自由度方面,设立持股平台有限公司间接持股时,员工在限售期满后减持需通过平台公司完成,其退出机制受到的法律限制较少。个人从持股平台退出时,需按法律法规办理股权转让手续,与直接持有主体公司股权的退出机制相同。
持股平台、私募基金和民间投资机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搭建和运作持股平台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监管、控制权、减持自由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