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使用未注册商标的行为,如果存在违法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需要立刻停止违法行为,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改正,这可能包括销毁已经制作的商标标识。还会进行通报和罚款。罚款的具体金额则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来判断。

对于制止这类违法行为,工商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

1. 立即制止违法行为,要求当事人停止不当行为。

2. 要求当事人在限定时间内纠正违法行为,包括销毁已制作的商标标识等。

3. 通过发布通知、公告等形式,公开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或使用禁用标志的违法情况,利用媒体公布相关违法信息。

4. 对当事人进行罚款。

罚款的具体数额根据以下两种情况确定:

1. 若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违法经营额不足5万元,罚款金额可在1万元以下。

2. 若违法经营额达到或超过5万元,罚款金额可为违法经营额的20%以下。

原《商标法》已对商标的违法使用进行了明确规定。新《商标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并细化了罚款标准。未注册商标是商标的一部分,但未经注册不享有商标专用权。国家允许使用未注册商标,主要是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一些特定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对未注册商标的使用放任不管。根据新《商标法》的规定,未注册商标在使用中存在违法情形的,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具体来说,未注册商标使用中的违法行为包括:一是冒充注册商标;二是使用禁用标志等。

在我国,任何商标都可以使用,但未经注册的商标不受法律保护。只有成功注册的商标才会受到法律保护。若未注册的商标违法,需接受相应处罚。例如,若商标上标注了R标记却未经注册,属于冒充注册商标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可依据《商标法》予以制止、通报和罚款。《商标法实施条例》对注册标记及相关规定做了详细说明。使用未注册商标时需注意不侵犯他人的权益。《商标法》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销售。否则,可能会被处以非法经营额10%以下的罚款。对于其他商品,只要不侵权,无商标或使用未注册商标都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商标法》对商标的定义及其使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商标的保护力度因是否注册而有所不同。已注册的商标能够更好地受到法律保护,而未注册的商标保护力度较小。建议在使用未注册商标时,谨慎避免侵权他人的在先权利。